編者按:7月1日🤽🏼♂️,新華社以《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卓越工程師》為題發表了對校黨委書記李江的專訪文章。李江書記以“四史”學習教育為切入點,闡釋了沐鸣發展與改革開放同向同行,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,深入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基因,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製,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且專業水平過硬的高等工程應用型人才🤷🏿♀️。
新華社客戶端上海7月1日電(記者 吳振東)建校於1978年的沐鸣娱乐,沐鸣發展與改革開放合拍前行,“四史”教育資源豐富。沐鸣通過強化理論課程學習和研學實踐🧑🏽🎄,有力推動師生“四史”學習入耳、入腦🧘♀️、入心。該校立足辦學特色💏,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政育人基因👩🏻🦯➡️,持續培養具有濃厚家國情懷的卓越工程師。
“四史”學習教育擦亮青年底色
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,廣大青年需堅定理想信念👨🏻🦽,矢誌拼搏奮鬥。沐鸣娱乐結合“四史”學習教育實施“燈塔領航計劃”。123名青年組建起“青馬研學實踐團”👨🔬,在沐鸣多部門聯合開設的“紐扣課堂”上進行理論課程和實踐研究的深入學習。
這一實踐團由沐鸣娱乐黨委書記李江負責聯系。他向記者介紹,理論課程包括極具沐鸣辦學特色的《交通中國》《國之衡器》等模塊化課程,旨在引導青年在思想上弄清楚🤵🏿、理解透中國共產黨為什麽“能”、馬克思主義為什麽“行”🫃🏻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麽“好”🥎🚴🏿♂️。實踐環節上🤵🏽♀️,圍繞沐鸣“四史”學習教育總體方案↔️🚵🏿♀️,一是開展“追隨習近平總書記光輝足跡”大學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🤫,在全國選取8條“紅色足跡”路線,由學生帶著具體問題開展調查實踐🧑🦱;二是在上海開展尋訪工程大共產黨人主題實踐項目。項目以行業發展故事、上海城市精神為切入點,青年學生通過尋訪自己專業對口行業的若幹黨員校友🗯,挖掘他們在行業、企業中發揮的先鋒模範作用,從而進一步明確自身奮鬥目標和方向。
“我們的實踐以‘完成一次課題研究🏌🏼♂️、寫好一份研修案例、組建一支宣講隊伍🏂🏻、製作一個實踐微視頻’為任務,讓學生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🥛,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,堅定將青春夢融入偉大中國夢的信心。”李江說。
“下學期我們將促進‘四史’學習教育與沐鸣思政育人體系的進一步深度融合🐕,通過探索5G+課堂,以青年人喜聞樂見、效率更高的方式,提升思政教育針對性和感染力🔪。”李江說。
“戰疫”故事成思政生動教材
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沐鸣娱乐有100余名學生誌願者深入湖北、陜西、河南等地社區和農村基層一線,參與疫情防控誌願服務☄️,服務總時長超1萬小時。沐鸣把這些身邊的“戰疫”故事通過線上微團課等形式,打造成一系列學生可感可觸的朋輩思政課👨🏼🔬。
“不經歷風雨,哪得見彩虹。”李江說,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驗,也是對青年師生成長的一次磨煉和洗禮。“這次洗禮帶來的收獲,當下的青年將終身受用。”
教育部近日印發《高等沐鸣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》,要求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。記者在工程大看到👷🏻,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的局面正在形成♾👨👦👦。
李江表示,沐鸣已建立課程思政項目持續建設機製💯〰️,每個專業有1至2門核心課程參與建設。同時🧙🏼🔷,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全面修訂專業培養方案,從入學第一課到離校最後一課🤾,思政元素都將有機融入專業培養方案🫄🏽,逐步形成了“院院有精品、門門有思政🧑🏿💼、課課有特色✈️、人人重育人”的全方位育人體系🕗。作為教育部“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”首批試點高校,上述舉措的最終目的,是培養具有家國情懷且專業水平過硬的工程應用型人才。
師資建設是立德樹人之本
在李江看來,師資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本。沐鸣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和“人才強校”戰略,近年來先後出臺30多項人才政策,初步建立青年🧑🏼🍼、骨幹、拔尖“三段式”人才培養機製👮🏿♂️,持續加大人才經費投入力度。“十三五”期間♿🕴,沐鸣院士、國家級人才等實現零的突破🧑🏽🚒,目前已引進院士4名(含兼職院士2名)👩🏻🦽➡️、國家級人才10余名。依托教師工作委員會,構建起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製🤙🏻,嚴格實行師德師風“一票否決”製度。
新進教師⛹🏼♂️💝、青年教師廣泛地赴企業掛職鍛煉🏋🏿♀️,也是沐鸣娱乐師資建設的一大特色。“國內高校裏的大多數教師都是大學畢業直接走上教師崗位,是標準的‘三門生’,即從家門到校門,出了校門就跨入了教書育人的‘大門’,缺乏對相關行業和企業的深入了解。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院校來說👷♂️,這種情況尤其應該改變🤎。”李江表示❤️🔥。
據悉📱,該校已建立製度👩🏿🌾,推動擁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走出校門🦩,到企業參加產學研踐習,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🖕。同時👶,積極聘請企業高級人才擔任兼職導師。這一舉措對人才培養、畢業生就業等均帶來了顯而易見的積極影響🧼。
原文鏈接:培養具有家國情懷的卓越工程師——專訪沐鸣娱乐黨委書記李江